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落户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如何能办大事?如何厚植中小企业办大事的沃土?
走进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十个全球第一、全球唯一、全球首创等标牌,满满当当地占据了几十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这些全球率先,绝大部分都是由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创造的。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装备”),殷切嘱托“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我们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三年多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牢记嘱托,在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发力,厚植“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沃土,推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10月24日,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如何能办大事?如何激发中小企业办大事的能力?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杂志记者走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一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时代答卷
今年5月1日,一艘重达1.5万吨的远洋货轮从广州出发,满载着明珞装备的产品,驶往美国休斯敦。
一个中小企业包下一整条远洋货轮运货,尤其是在全球海运成本飙升的时期,这在行业内绝无仅有。明珞装备董事长姚维兵透露,12月中旬,明珞装备还将包下一条更大的货轮运货到美国。
“以前是我们找订单,现在是我们挑订单,客户主要是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等全球头部企业。”姚维兵这样描述公司的变化。
更为直观的是公司营收的快速增长。姚维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明珞装备视察时,公司当年的营收大概是6.6亿元,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的营收已经超过了11亿元,而且营收结构大大优化,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三年来,类似变化出现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中。
今年9月,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仪器”)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周振介绍,过去三年禾信仪器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增长近60%,毛利率逾60%。
“我们瞄准客户需求,实现从单一硬件设备提供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周振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今年底,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邦电子”)在珠海投资达4亿元的生产基地即将投产,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铜箔等产品将在这里量产。
公司董事长苏陟介绍,公司的“老”产品电磁屏蔽膜,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打破了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但方邦电子不满足于只做电磁屏蔽膜的龙头,主动开启“二次创业”,新产品极薄挠性覆铜板、可剥离超薄铜箔和薄膜电阻等已研发成功,将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2019年,公司成为广州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统计显示,以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亲切交谈的12家广州中小企业为例,它们2020年合计完成产值235.8亿元,同比增长8%,2021年1—8月合计完成产值194.1亿元,同比增长34.4%。仅2020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就实现“小升规”企业达141家,交出了一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时代答卷。
打造企业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三年来,禾信仪器发明了双脉冲延迟引出技术等多项质谱核心技术,突破了超高分辨率质量分析器技术等质谱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了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公司的环境监测质谱仪也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禾信仪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周振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典型的服务型政府。
今年9月,禾信仪器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后,对于政府的上市奖励,我们不用主动提出申请,也不用提供任何申请材料,只需要在线上平台上点击一次确认领取,经费很快就到了我们公司账上,实现‘免申即享’。”周振说。
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打造企业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作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营商环境的目标,放置在显眼的位置。
2018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创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雷敏介绍,三年多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国内开创中小企业暖企政策体系先河,先后出台全国扶持力度最大的促进产业发展的四个“黄金10条”以及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在全国首推“专精特新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等系列政策,着力破解中小企业面临的用地、人才、融资、创新等困境,打造中小企业发展最优环境。2021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蝉联“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
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率先在全国发行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全国首推100项智能秒批(核)事项,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通过改革全面激发了中小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推出金融服务超市,累计促成融资超240亿元;率先在全国发行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35家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7.35亿元。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通过联合银行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目前我们公司通过资金池获得了银行贷款1000万元。”周振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优化人才服务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先后推出“人才10条”“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等人才利好政策,近5年累计兑现金额超20亿元,政策支持力度全国领先,在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为各层次人才提供引进、创业、居住、生活、教育一条龙服务。
“明珞装备有几百名研发人才,近几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区里的人才政策为我们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我们有10多名高端人才都享受到政府80万到2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政府‘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务也让公司人才安心工作。”姚维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2018年,方邦电子在申请上市过程中,曾遭到日本同行的恶意诉讼,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及时给予了帮助,包括推介经验丰富的律师团队、提供诉讼费用补贴等,帮助企业顺利上市。苏陟表示,在政策体系之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为企业办实事方面也特别高效。
如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3个80%以上”的特点:全区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构建起“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发展培育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家,分别占广州全市的47%和30%。
聚焦主业,自主创新
“希望广大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明珞装备视察时寄望在场的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聚中小企业近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00家,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如何破解中小企业创新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难题,成为中小企业能否茁壮成长的关键。
只需点几下鼠标,确认下路线,就可以操控布置在室外一个箱子内的无人机起飞执行巡检任务,其间无人机还能飞回箱子自动更换电池再次起飞作业,完全不用担心续航问题——在广东翼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翼景科技”)办公室内,《南方》杂志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把“黑科技”。
翼景科技董事长万施霖介绍,这个箱子是翼景科技自主研发的5G无人机智能机场,在技术上实现了由人工现场干预的无人机巡检向现场无人值守自动化转变,技术行业领先,目前已经在广州中新知识城等地布置使用。
翼景科技所在的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致力于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加速发展环境。万施霖同时担任园区党委副书记,她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园区入驻企业126家,超半数都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科研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从‘科技、金融、人才’多维度入手,搭建资源大平台,识别并帮助企业疏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堵点。” 她说。
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累计建成62家众创空间、10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科技孵化器集群,2019、2020年“双创”基地建设连续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雷敏介绍,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夯实基础补齐“断链”,每年支持不少于10亿元,从经费、融资、人才、平台等多方面鼓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协同融合“双链”,引入中科院等13家大院大所,落地工信部7所部属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支持“产学研用”融通创新;深化改革激活“强链”,率先推行“揭榜挂帅”“职业技术经纪人”等机制。
今年3月,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以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为主体申请的“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组建,成为我国在新型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总监王凤英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显示产业的创新研发成本巨大,我们成立创新中心,就是要聚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力量,进行协同创新。我们会针对具体的‘卡脖子’技术进行‘发榜’,吸引包括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等全国各地的企业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揭榜’攻关。”
“区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黄埔区科技局副局长黎集怡介绍,目前全区共有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4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居全省前列。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年来引进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一批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机构,成立粤港澳知识产权调解中心,为中小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今年10月,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首次参加广交会的亿航智能展示了其完全自主研发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亿航216”,引发行业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观完亿航智能的产品后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双创主体的政策扶持,让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创主体脱颖而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亿航智能首席战略官徐华翔介绍,“我们所在的领域‘前无古人’,从技术到产品都是‘从0到1’的创新,知识产权是我们巩固行业先发优势的重要工具。”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支持下,短短的几年内,亿航智能大大增强了获取、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申请了数百项国内国际专利,相关做法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小企业优秀案例。2019年,公司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业。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石表示:“当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要素最齐备的区域之一,形成集行政、司法、调解、仲裁、行业自律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大协同大保护格局。”
10月24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中小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期待通过“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真正成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重要践行地。
“未来五年,黄埔区将以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更优服务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办成大事’‘办好大事’,奋力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雷敏说。